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六五章 清算会议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听说今天要上朝,季桓之是不觉得意外的,因为自梃击案发生之后,皇帝朱翊钧就重新开展了这项被他搁置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工作——当然,仍然保持着三天打鱼两月晒网的特色。只不过,他唯一感到奇怪的是,明明得到最高领导指示,特许在家“养伤(膘)”一年的他,才休养了半年,也被要求参与今天的朝会。因此他也只好早早起床洗漱,整肃衣冠,吃点早茶后,坐着轿子去往了皇城。

    而等他来到金銮殿上,与众臣站定,听着周围百官的议论,才慢慢明白,为什么今天他一定得来。

    其实,在萨尔浒之战惨败的消息刚刚传到北京后,朝野上下大为震动。内阁首辅方从哲率文武百官跪在文华门前向万历皇帝上疏,请求万历“出御文华殿,召见群臣,面商战守方略”。结果大臣的上疏全部留中不发,即把奏章留在宫禁之中,既不同意,也不反对,任凭文武百官在文华门前哭天喊地,好像大明朝此时出现的危机和他毫无关系。

    方从哲又接着给皇帝上疏,请他慎重挑选负责守卫辽东的将领,下罪己诏为萨尔浒之战惨败承担责任,并拿出内帑的银子以给前方将士发放粮饷。结果,方从哲先后上了五份奏疏,全部如同泥牛入海,毫无回音。

    这种状况持续了数月,直到昨天,宫里的太监才忽然传达出今日开朝会的消息。

    此刻,齐、楚、浙、东林等各党派的文武群臣在殿内等候,互相之间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等穿着朝服的皇帝朱翊钧在宦官的搀扶下从殿后转出,季桓之偷偷瞥了眼,但见须发灰白的皇帝面容憔悴,从萨尔浒之败到今天,也就六个月的工夫,皇帝便仿佛老了十岁。

    文臣们为了推卸责任,在史书上大书特书,说万历皇帝“怠事婪财、诸军机要务废阁如故”,其实这段时间,朱翊钧在后宫里一直在处理战事失败的后续问题。在八月的时候,因萨尔浒之败及开原、铁岭之陷,言官劾杨镐,乃逮杨镐下锦衣卫狱,论死。这位仁兄的死期在崇祯二年,尽管现在还有口气吃牢饭,但往后就见不到这位老兄了。

    而处理了主要负责人,在众臣眼里,还有一个必须要料理的汉奸、叛国贼,那便是在这场惨败中全身而退的李如柏。

    只不过今天李如柏没有到场,来的是李如柏的一位幕僚,昔日的沈阳侯。

    “带朱厚灿!”侍立在龙椅前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说道。

    季桓之听得清清楚楚,是带“朱厚灿”,而不是“朱后山”,这就说明,朝廷终于再度承认了他大哥的沈阳侯地位,只不过与这种地位相结合的,是目前囚犯的身份。

    再次见到大哥,季桓之百感交集。当年他卷入阴谋,被诬陷为刺客,正是朱厚灿尽力帮助自己;而今二十七载过去,那位刚毅沉稳、正直可靠的北镇抚司千户,已经变成了一个六旬老翁。然而这位老翁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,尽力守护着自己的故乡,却因为一场惨败,变成了百官口中的汉奸。

    当年沈阳陷落,就让他失去了一次家庭和名誉,现在还要再夺去一次,上天有德,又为何如此残忍?

    季桓之心中不忍,正要开口,便有御史出列,指责朱厚灿。

    “昔日沈阳侯朱厚灿,在万历十三年,就曾暗通蒙古泰宁部,致使沈阳一度沦陷。而今又在李如柏麾下担任幕僚,与叛将李永芳【*】勾结,出卖军机,致使大军惨败,国土沦丧。亏他还是皇室宗亲,竟数典忘祖,背叛朝廷,其罪可诛,其行可诛,其心可诛!”

    这位御史发表完的慷慨陈词,引起了众臣一阵附和。

    然而有一人挺身而出,直言道:“时南路军总兵李如柏率领二万余人,出师最晚,于三月初一由清河堡出鸦鹘关,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,李如柏贪生怕死,亦毫无战意,所以南路军进军援慢。此时西路杜松军、北路马林军相继战败,李如柏大惊失色,三月四日,副参将贺世贤向李如柏建言火速进军刘铤会合,拯救东路刘铤军。李如柏没有采纳,结果东路刘铤军全军覆没。三月初六,经略杨镐急令南路李如柏军回师。李如柏接令后,急命回军,并大肆掳掠。遭建奴偷袭。我军大乱,奔走相践,死者千余人。李如柏逃回清河。由此只能看出,李如柏的确惧战,没有丝毫斩获,并不能肯定,他与其幕僚与建奴有勾结。凡事还是要讲求证据的。”

    发言的人乃是兵科给事中杨涟,季桓之等他讲完,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。但杨涟却孤傲地没有理会。毕竟锦衣卫、尤其是一个已经没有了实权的锦衣卫,是不受人待见的。

    除了杨涟以外,还有另一个胆子更大的姓杨的,都御史杨鹤说道:“辽事之失,不料彼己,丧师辱国,误在经略;不谙机宜,马上催战,误在辅臣;调度不闻,束手无策,误在枢部。至尊优柔不断,又至尊自误。”这一位胆子大的直接指责起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。

    季桓之知道,杨鹤是湖广武陵人,先前内阁首辅方从哲提议加征田赋以供给辽饷,楚党人都是相当有意见的,但皇帝还是同意了方从哲的提议。杨鹤此番发言,是否包含了一定的私怨,也是不得而知。而且在萨尔浒之败后,杨鹤弹劾总指挥杨镐,使其下狱,并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经略,这很明显,就是趁此机会让楚党的人有机会表现,表现他们匡扶社稷的能力,以获取更多的发言权。

    而这点心思自然骗不过其他各党的老油条,就有齐党和东林党的人,暗讽楚党是借机上位,将萨尔浒惨败作为党争的契机。但楚党只说是因为熊廷弼对辽东了解颇深,值此危难时刻,由他来经略辽东是再合适不过的。

    不过,这些话题似乎偏离了一开始谈论的主题。

    季桓之起初感到奇怪,为什么东林党和楚党的人都在试图转移话题,为大哥说话?但很快他就了然了,说二哥熊广泰和楚党没有关系,他是一万个不相信,就算熊广泰真和楚党没关系,他也是楚党骨干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